港珠澳大桥:使用率低超预算成痛点
-
港珠澳大桥“鬼桥”称号实至名归? 使用率低超预算成痛点
香港港珠澳大桥自2018年开通以来,一直饱受使用率低下的困扰。尽管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实施了“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使得全年车辆总数突破227万辆,创下纪录,但现实却是大桥给人的感觉依然是使用率偏低,甚至被媒体誉为“鬼桥”。
交通配套不足令出行不便
曾于澳门工作五年的香港工程师张信伟就表示,大桥车流一直不多,“金巴”在桥上行驶永远都显得孤独。他认为港珠澳大桥的最大问题是香港和澳门口岸距离市中心太远,使用大桥让他感到非常辛苦。他指出,坐船可以睡饱,直接换乘地铁回家,而乘坐金巴需要长时间步行、转车,下班后乘坐更是令人疲惫。此外,两地通往港珠澳大桥的交通配套安排也非常不理想,加剧了用户的出行困扰。
私家车通行证申请难 政策执行效率低
另一方面,“港车北上”需要同时持有香港和内地驾驶牌照才能获批,首轮申请人数虽然达1.7万人,但只有1600人被批准。这使得大桥的使用率始终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认为,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不彰,是可以改善的地方。他指出,港珠澳大桥投资和回报相差很大,工程严重超支,大桥设有铁路连接三地情况肯定大为改善,但所需成本又会高很多。
疫情后香港吸引力下降 澳门居民更偏向大陆消费
近年来,疫情对港澳之间的往来造成影响,也导致了大桥使用率的进一步降低。澳门居民普遍选择到大陆渡过悠闲周末,享受更丰富的消费选择和亲切的服务态度。相比之下,香港的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
总而言之,港珠澳大桥建设初衷是为了加强三地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然而,目前来看,交通配套不足、政策执行效率低以及疫情影响等因素导致了其使用率始终未能达到预期水平,甚至被贴上“鬼桥”的称号。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发挥港珠澳大桥的作用,促进三地经济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