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质外交”再现
-
中国释放两名加拿大籍人质后,“人质外交”再次引发担忧
华盛顿 - 在华为高管孟晚舟被释放回国几小时后,中国政府释放了被关押的三年加拿大人康明凯和迈克尔·斯帕弗。此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人质外交”的担忧。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将继续利用这一手段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利益。
孟晚舟案件的结局被中国视为展现国家力量的一幕,然而释放两名加拿大人的举动坐实了“人质外交”的说法。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康明凯和斯帕弗是被以虚假罪名扣留作为谈判筹码,其遭遇是“人质外交”的一种极端表现。
美国律师丹·哈里斯表示,中国在释放两名加拿大人后向全世界发出威胁,表明他们随时可能再次进行“人质外交”。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损害外国公民的安全,还会对外国公司和个人造成巨大影响。
《外交政策》杂志副总编詹姆斯·帕尔默也指出,尽管中国在孟晚舟事件中付出了外交代价,但在国内政治面前,外交利益始终是次要的。他警告称,西方政府未来在与中国进行任何司法行动时,必须时刻考虑自己公民在中国被扣为人质的风险。
“人质外交”并非局限于外国公民
中国律师滕彪指出,中国政府一直将本国异见人士作为人质,用他们的自由来换取国际利益。 他举例说明了许多过去案例中,中国政府利用政治囚犯进行谈判。
滕彪认为,“人质外交”不仅威胁外国公民的安全,也侵犯了中国公民的权利。他呼吁国际社会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行动制止中国政府这种令人担忧的行为。
如何保护自己?
哈里斯建议外国公司尽量减少在中国的业务和人员。 他表示,可以通过授权其他公司代为销售产品、聘请当地质量控制公司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他还提醒,那些曾在中国担任过政府官员、军人或NGO工作人员的人,以及来自中国敏感国家的外国人,更可能成为“人质外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