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抢占市场,中国经济恐陷通缩风险
-
中国低成本零售商降价抢占市场 价格战加剧引发通货紧缩担忧
中国经济放缓之际,低成本零售商以激进的杀价促销手段抢占市场,虽然为部分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但也加剧了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引发人们对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走向的担忧。
近几个月来,从咖啡到汽车再到服装,各种商品价格都大幅下调,拼多多、美团等折扣电商平台在与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的竞争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经济学家担心,这种降价趋势将强化消费者对中国发生“日本式通货紧缩”的意识。
过去几年,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严格,数以百万计家庭生意和中小企业破产,无数家庭损失财富。疫后复苏阶段,中国经济出现几十年来罕见的全面低迷,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债务危机蔓延,消费者面临着“没钱消费”或“因经济前景黯淡而持币观望”的困境。长期通货紧缩也使得政府推出的各项措施效果有限。
恶性循环风险:
零售商将降价作为竞争手段,迫使供应商削减成本、压缩利润空间,最终导致工资增长放缓或更加依赖低薪零工。这种情况下,家庭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形成“低附加值消费、通缩、低利润率导致低工资,从而进一步迫使消费者减少消费”的恶性循环。
高科技领域也卷入价格战:
云计算市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阿里云和京东云纷纷降价竞争,甚至将价格战打到了海外。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更是家喻户晓,小米董事长雷军公开感叹行业价格战“把我们搞蒙了”。
专家警告:
一些评论文章指出,“降价容易涨价难”,同质化的产品和非理性降价不仅伤害对手也伤害自己,最终导致客户需求无忠诚度可言,行业难以有赢家。
中国低成本零售商的降价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市场份额增长,但长期而言,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整体的影响,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谨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