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奴隶制:繁华与阴影
-
熟悉的景象,陌生的过去:18世纪纽约的生活和奴隶制
想象一下,你走在1750年代纽约市热闹的街道上。马车的车轮敲击着街道,商店里出售着进口丝绸和本地制造的家具。你闻到面包店的鲜香味,听到叫卖商们的吆喝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能量的场景,但在这繁华表面下隐藏着一个黑暗的现实:奴隶制的存在。
城市的阴影: 虽然纽约以其多元文化著称,但其经济严重依赖残酷的奴隶制制度。非洲被奴役的人被用于殖民生活方方面面,从农场和种植园的工作到为富裕家庭服务,甚至参与该城市蓬勃发展的贸易。
契约工人与奴隶: 虽然一些欧洲人作为契约工人来到纽约,同意在一个特定的期限内工作以换取渡路费和住宿,但非洲奴隶被视为财产,没有权利或自由。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残酷的待遇、强迫劳役和持续的暴力威胁。
三角贸易: 奴隶制的恐怖与利润丰厚的三角贸易密不可分。纽约商人运送酒类和布料等货物去非洲,在那里用它们换取被奴役的非洲人,这些非洲人随后被可怕的条件下运送到加勒比海和北美的种植园工作。这种循环继续进行,从种植园运回纽约的农作物,使商人致富并推动该城市的增长。
社会的分裂: 尽管奴隶制深深植根于殖民社会,但存在着反抗和异议的群体。一些贵格会和其他宗教团体公开谴责奴隶制的邪恶性,而另一些人则积极努力为被奴役的人提供援助和支持。
变革的种子: 到18世纪,纽约开始萌芽出变革的种子。不断增长的反奴隶主义运动以及对奴隶制暴行日益清醒的认识最终将导致该州废除奴隶制,这对于拆解这一残酷制度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理解18世纪纽约市中奴隶制的作用对于理解该城市复杂的歷史及其长久的遗产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进步往往付出代价,即使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时期,不公正也会持续存在。
菲利斯·惠特利的生命与遗产:18世纪纽约抗争的灯塔
菲利斯·惠特利是 18 世纪纽约市生活和反抗的复杂性鲜活的例子。她在大约 1753 年出生于奴隶制家庭,她的故事突显了契约奴隶制固有的残酷以及人类精神能够战胜逆境的光荣事迹。她的旅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视角来理解那个时代的道德矛盾以及在城市中萌芽的反奴隶主义运动。
菲利斯被从非洲带到美国成为一个奴隶儿童,然后卖给了约翰·惠特利,一位著名的波士顿商人,他随后带着他的家人搬到了纽约市。惠特利夫妇注意到她的智慧和渴望知识。他们开始教她阅读和写作,让她接触书籍并进行思想交流。菲利斯在他们的指导下迅速成长,精通英语并热衷于经典文学,包括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
1768年,只有 15 岁时,她在波士顿报纸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标志着她是一个非凡的天赋。她的诗歌常常是关于信仰、自由和奴隶制恐怖的深层个人反思,在殖民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她甚至获得了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坡的赞誉。
然而,菲利斯的成功也受到了赞赏和抵制。一些人称赞她的智慧和诗歌才华,但也有些人质疑了奴隶的人言之正当性,声称她不可能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创作出如此复杂的诗篇。这种怀疑根植于对黑人的刻板印象,突显了当时普遍存在的种族主义。
尽管有这种偏见,菲利斯的诗歌继续引起读者的共鸣,挑战人们对黑人智力的认知,并为被奴役的声音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她的作品在推动反奴隶主义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公众对这一制度不合理性的认识,并激发人们希望在一个所有个人都被重视和尊重未来的世界生活。
菲利斯·惠特利的生命悲剧地在31岁的时候结束了。但她留下了长久的遗产。她仍然是一位标志性人物,是人类精神的坚韧性和语言挑战不公正的力量的有力证明。她的故事继续激励着后代为平等而奋斗,并提醒我们即使在历史中最黑暗的篇章中,总有一些人敢于照亮真理和希望的光芒。
## 18世纪纽约和菲利斯·惠特利的对比
特征 18世纪纽约市 菲利斯·惠特利 背景 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经济依赖于奴隶制 一名来自非洲被奴役的女孩 时间 1750年代 生于约1753年,死于约1784年 主要活动 comércio, 农业, 航海, 文化交流 教育, 写作诗歌, 抗争奴隶制 社会角色 多元文化,但奴隶制存在 奴隶, 作家, 反奴隶主义者 贡献 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发展艺术和文化 通过诗歌揭露奴隶制残酷, 激发反奴隶主义运动 遗产 复杂的历史遗产,既有进步也有黑暗的一面 一位象征人类精神力量的灯塔,为争取平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