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阿姆斯特丹:曼哈顿的荷兰记忆
-
##曼哈顿曾是“新阿姆斯特丹”:两面旗帜的故事
想象一下:你漫步在电池公园,欣赏着自由女神像的壮丽景色。但那不是熟悉的自由女神像,而是一面高耸的荷兰国旗迎风飘扬。代替我们耳熟能详的交通喧嚣的是马车行驶的声音和荷兰商人的轻快交谈声。这就是曾经的纽约市,而不是我们所知的那个。
在成为“大苹果”之前,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一个繁华的荷兰控制下的贸易要塞。这个故事充满了雄心、竞争和最终的英国征服 (1664 年)。
荷兰西印度公司:渴望利润
17 世纪初,荷兰是一个崛起中的经济强国,急切地想扩大其全球影响力。荷属西印度公司(WIC)出现,这个强大的贸易集团获得了荷兰政府授予的垄断权,负责探索和开发北美地区。他们的目光瞄准了如今纽约州肥沃土地,他们将其设想为皮毛贸易和农业扩张的中心。
1624 年,WIC 在曼哈顿岛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生活虽艰苦但充满活力:定居者建造房屋、农场和贸易站,而皮毛商人则从与美洲原住民交易的皮草中积累财富。新阿姆斯特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移民。
英国阴影日益加深
虽然荷兰人繁荣起来,但他们并不孤单。英格兰也在争夺北美控制权,并将荷兰殖民地视为其不断扩张的帝国的威胁。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因殖民竞争和资源争夺而持续升温。
1664 年,英国终于采取行动。由雄心勃勃的理查德·尼科尔斯上校率领的一支舰队抵达新阿姆斯特丹外海。荷兰总督彼得·斯图伊文桑特尽管最初反抗,但他意识到自己处于劣势。他同意在有利条件下将殖民地移交给英国。
改变历史的遗产
这场征服标志着纽约历史的转折点。 新阿姆斯特丹成为“纽约”,它的荷兰遗产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然而,这座城市保留了一些其原本特色:街道网格系统、荷兰建筑的影响以及某些社区中仍然存在的荷兰语残留。
英国的征服最终塑造了纽约的未来,为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文化和移民中心奠定了基础。
但请记住,在成为“永不眠之城”之前,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这证明了荷兰人在美国历史上的雄心和影响力持续存在。
让我们穿过如今纽约市的繁忙街道,但想象一下:取而代之的是尖顶的荷兰式房屋、马车在鹅卵石路上发出叮当声,还能听到柔和的荷兰语。这是 17 世纪电池公园的样子,那时它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英帝国之前繁荣的荷兰殖民地。一个真实存在的例子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历史转变,就是位于百老汇、第五大街和23 街交界处的标志性 熨斗大楼。 今天它象征着现代曼哈顿建筑,但它的故事反映了荷兰人对这座城市景观的持久影响。
如今熨斗大楼所在地原为彼得斯·斯图伊文桑特(新阿姆斯特丹最后一个荷兰总督)拥有的一个大型农场的一部分。这个肥沃土地被称为“斯图伊文桑特广场”,它反映了早期荷兰人在曼哈顿的农业根源。即使在英国征服之后,荷兰过去的遗迹仍然存在。
熨斗大楼本身的三角形形状证明了荷兰统治期间设计的街道网格系统。 这个精心规划的网格将土地划分成街区和大道,成为了这座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一部分,今天仍是曼哈顿都市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附近走动时,注意周围街道的名字 – 许多保留了其荷兰起源。例如,“百老汇”虽然今天很熟悉,但它源于荷兰语“Brouckweg”,意思是“宽阔道路”。其他像“A 大道”和 “B 街”这样的街道也反映了早期荷兰人根据位置和方向命名系统。
熨斗大楼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看似现代建筑可以根植于城市的丰富过去,提醒我们了解荷兰对纽约市充满活力的文化面貌的持久影响。
## 新阿姆斯特丹 vs. 纽约:一场历史对比
特征 新阿姆斯特丹 (17 世纪) 纽约 (17 世纪后) 名称 新阿姆斯特丹 纽约 统治者 荷兰西印度公司 英国 语言 荷兰语 英语 建筑风格 荷兰式尖顶房屋,街巷网格系统 多种风格混合,例如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现代主义 主要产业 皮毛贸易,农业 商业中心,金融交易 文化氛围 多元文化熔炉,吸引欧洲移民 多元文化熔炉,吸引全球移民 交通方式 马车 电车、地铁、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城市标志 自由女神像 (荷兰国旗) 自由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