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网络言论自由作为外交主轴
-
美国将互联网言论自由作为外交政策核心
美国政府正在将互联网言论自由视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并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这一价值观。 美国的这一举措旨在接触世界各地互联网用户,尤其是在一些实行专制的国家,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民主和人权的进步。
去年6月,伊朗一名女子被枪杀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国际关注和抗议浪潮。2007年缅甸民众抗议军政权期间,非专业拍摄的抗议录像和照片也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表示,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新的神经系统,即使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它也在帮助人们发现新的事实,促使政府更加负责。
“我们认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这是全球互联网自由问题头一次被提到这种高度。” 位于华盛顿的民主和技术中心专家辛西亚·黄指出,美国已经向全世界表明,其将互联网上的表达自由视为核心价值观,“保护互联网言论自由对实现一系列外交政策目标是绝对必要的。”
谷歌与中国之间的冲突引发了有关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激烈辩论。 谷歌指责中国政府加紧了互联网信息审查过滤,并声称其设施遭受源自中国的网络攻击。北京则反驳说,谷歌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并指责华盛顿试图强加互联网帝国主义于中国。
然而,互联网专家贝卡·麦金农认为问题并不简单,“我阅读中文博客,聆听中国人民的诉说,发现谷歌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要比美国更受欢迎。” 她指出,中国人更相信谷歌,并且对谷歌的看法更为正面,而对美国的看法则更加复杂。
互联网自由与经济成长息息相关。 亚洲咨询组织主席叶望辉表示,谷歌在中国遭遇的事件使有关互联网言论自由的辩论更加激烈。他认为,中国政府愿意干预其公民的生活,并能做到这一点,凸显了一种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还要大得多的威胁。
然而,麦金农指出,专制政府所能做的也有限,“一个问题是,你到底能走多远,而不至于把你的互联网变成局域网?假如你的互联网变成了局域网,跟外部世界没有足够的联系,你还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吗?”
美国政府最近宣布,互联网公司现在可以向古巴、苏丹和伊朗等美国实行贸易禁运的国家出售互联网服务。 克林顿国务卿表示,从经济角度来看,审查过滤政治言论与限制商业言论没有区别,因为互联网自由与经济成长有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