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临近,中国新闻自由何去何从?
-
北京冬奥临近,中国如何看待新闻自由?
**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将于10月17日失效,引发关于中国是否将继续放松对外国媒体报道的限制的讨论。**中外媒体对此议题各持不同观点,反映出中国未来新闻自由发展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当初,《规定》实施时,中国媒体曾大肆宣扬“开放”和“透明”,声称中国将为外国记者提供“零拒绝”标准的采访服务。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均发表文章赞颂这一举措,认为是展现中国融入世界、与各国平等交流的最大诚意。
然而,西方媒体对这一承诺持怀疑态度。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许多人担忧《规定》失效后,当局是否会重新收紧有关限制。美联社也披露,尽管有宽松规定,外国记者在华仍面临骚扰甚至拘留的风险。中国事务评论员林和立指出,北京在奥运期间并没有真正落实开放措施,因此此规定延不延续都没有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自由持谨慎态度,但一些中国声音却呼吁国内更加开放。例如,《中国经济时报》近期发表文章称,希望扩大对外新闻开放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内新闻开放。文章指出,新闻开放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必要条件,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进程。
面对外界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将继续本着开放的精神,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但她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会延续《规定》,只说“到时候我们会告诉大家有什么安排”。
随着北京冬奥临近,如何看待新闻自由、如何平衡发展和透明度,成为了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